前幾天同學問我: 「你知道深藍咖啡店嗎?」
哈,身為台南人我當然知道啊,
從它在文化中心旁的店面,吃到在舊誠品附近的升級版店面,
到現在聽說了很高級的安平店面(沒去過><)。
從90元吃到現在不知道多少錢(太貴了就很少吃了...),深藍也是台南的經典之一吧。
他說:「他們之前被投訴拒絕12歲以下的小朋友在新店面用餐,你有甚麼想法嗎?」
第一個想法是,深藍本來就不是走親子友善餐廳路線的啊,
而且跟隨著深藍一路走來也看得出它與它的客群的轉變。
[我跟深藍]
最一開始的深藍像是雅致、有品味的社區咖啡店,店面小,顧客都是熟客,
假日時,常常看到穿著涼鞋的鄰居阿姨伯伯進店裡喝杯咖啡和吃早午餐,
我們家也會去吃(當年我應該是12歲以下的小朋友吧XD)。
換了店面後,大概是我高中後的時期,開始查覺到深藍的價格飆漲,
因為地點便利和習慣,有時候我們家還是會去吃個早午餐,
但是其實不再像以前有寧靜的環境了,
大概也只有在重要節日生日才會狠下心來吃千層蛋糕。
後來的我不住台南了,回家經過深藍,總是滿滿的人潮,
吃不到熟悉的早午餐(後來也沒賣了...),
在我眼中,各地的遊客和網美一直拍照和排隊、隨時都鬧哄哄的室內共鳴...
取代了當初簡單有品味社區咖啡館的模樣,我們家應該後來都沒內用過了(沒位置也沒有很想><),
雖然有點小小遺憾,但是它的千層蛋糕還是我吃過最好吃的!!
[品牌個性(personality)]
我想深藍的轉變在於走向更高級精緻的餐飲與提供結合美學的用餐環境,
簡言之,塑造了高級和有質感的形象。
當我還不知道官方回應時,我的想法是,深藍可以用更好的方式溝通,
雖然他們不是親子友善餐廳,但其實還是可以做到兼顧理性和感性的溝通,這就是品牌啊:)
在想像品牌個性時,最常使用的方式是: 想像你的品牌是一個人,
它會有甚麼特質(traits)、原則(principles)、說話方式(tone of voice)呢?
在我心中的深藍像是有氣質的(輕)熟女,溫溫柔柔的、很細緻的,
那他們可能會怎麼回應說話呢?
例如:考量小朋友的安全,我們...,但是我們仍然歡迎大小朋友一起享用深藍蛋糕,(提供一些解決方案)。
而官方回應這則投訴的回應是: 「考量安全和用餐品質,不開放12歲以下的小朋友入座。」
這是一句冷冰冰、非常中性官方的語氣,並且可能會讓人覺得被排擠或是歧視等不舒服的感覺。
雖然新聞媒體說這句話被推爆XD
也有篇評論寫到禁止12歲小朋友就能有好的用餐環境嗎?(我也懷疑)
我覺得其實是有更好的方式的,深藍的品牌、個性、產品在我心目中都是很獨特的,
所以如果可以更好的利用它,我想老台南人、遊客、老饕都會更加愛它的,
畢竟好東西只是品牌的基本,也是大家對它的期待,
懂得多做的就是讓人更愛你、離不開你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