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日趨競爭的咖啡市場中,最近cama算是有滿多創新的,
已經看到今年cama的第三個co-brand: 和泰山聯名的即飲咖啡包裝飲料。
(第一個co brand 是美珍香肉乾、第二個是辻利抹茶)
總有種感覺,接下來可能每個月都有新聯名或新產品,
時時提醒大家cama還在喔!也翻新大家漸漸淡忘的cama印象。
畢竟面對遍地開花的露易莎、便利超商的外帶咖啡,cama好像漸漸消失在大家的生活中了...
(btw試喝心得文在最下呦~)
廣義的co-brand策略,其實就只要是兩個品牌關係平行的互相合作,就可以簡單稱為co-brand。
這樣的策略會讓兩個品牌的印象相互影響與轉移,
像是cama feat 美珍香,借用美珍香讓大家想起樸實的經典美味;
cama feat 辻利抹茶,借用辻利抹茶讓大家聯想到高級受年輕人歡迎的飲品;
cama feat 泰山,可能有的聯想是方便24小時都能喝的飲料,而cama則為泰山注入咖啡品質的保證。
因此,其實可以看到彼此的相互影響是連動且強大的。
而若為略為知名品牌使用co-brand策略更需要多一些評估,因為大家對你有些印象,卻也還沒定型,
多樣的聯名可能左右未來別人眼中的你!
co-brand帶來的短期效應很好,短期刺激購買或者是讓大家回想起還有cama(我就三次都買了啊~~~~),
是在現在連鎖咖啡市場裡很有趣的做法。
如前面所說,co-brand是印象的轉移,
但是做太多co-brand有個風險就是別人會搞不清楚你的特色是什麼了(Brand dilution品牌淡化),
所以,短期可能可以打多個co-brand,
但中長期應該還是要回歸經營他們自己品牌的特色,或是找到長期co-brand的夥伴。
舉這次的聯名為例,我在超商一看到可愛顯眼的beano包裝時,超級開心,
心想:「哇~太厲害了吧,之後可以很方便地喝到cama!」,
結果看到包裝側面的原料內容...加了很多有的沒的東西...
讓想衝動購賣的念頭冷了一半XD 但後來還是買了蜂蜜拿鐵試喝一下...
我覺得喝起來很像咖啡加蜜茶,然後再加一點奶精水,整體來說有點稀也過甜,
好像超商即飲的咖啡牛奶還比較好喝耶...所以有點失望...
我的心得是還是去cama店裡買好了,S的心得是不會想買cama了...
所以,透過一個聯名策略,可以看見他的影響程度之廣。
另一方面,站在品牌的角度觀察,整理回顧3個觀察做分享:
1.co-brand 有助於喚起消費者的熱情,但短暫激情對於品牌來說只是即短期的衝刺知名度與銷量,
找到相稱的聯名夥伴與經營本身品牌特色才是長久之計。
近幾年台灣的食品廠商非常喜歡玩聯名的策略,全聯也很喜歡,
想得起來有哪些嗎? 像是阿華田feat 孔雀捲心餅、全聯與Hershey's...
但時間一過去我們對它的品牌想法有甚麼改變嗎?有甚麼不同嗎?現在還買嗎?
2.co-brand兩品牌的適切度為關鍵,不適合的聯名不只不會增加忠誠的顧客,
還會讓原來忠誠的顧客對你感到失望!
像是這次cama feat 泰山就給我這樣的感受...
cama在我心目中是新鮮手烘咖啡的優質代表啊,
但這樣的商品是連我這樣一般的咖啡飲用者都覺得不達標準的...不會想回購...
何況那些cama咖啡迷,我想他們更失望吧...cama的堅持去哪裡了呢...
3.很多品牌會不小心讓短期的事業利益與長期的品牌發展的相違背,
為了短期衝高營收或其他目的卻損害了自己的品牌印象。
或許之前有時候我還找不例子說明這樣的情況,但這次的聯名或許能被收藏成為例子了吧...
以目前消費者在網路上的回饋,可以發現多數意見持平或是負評,
雖然泰山即飲包裝飲料和cama品牌共享「便利」的價值 (因為cama主打外帶),
但是在「手工新鮮烘豆」的價值上卻有很大的落差,也是兩者不適切的點,對cama品牌帶來負面的影響。